《四海兄弟》-波本威士忌與禁酒令

在過去,波本威士忌一直在台灣被冷落,相較於蘇格蘭威士忌的彬彬優雅,波本辛辣直率的口感常讓人覺得不好親近,但最近幾年下來,波本威士忌卻以它特殊的香氣累積起不少死忠粉絲,甚至一些稀有的波本威士忌更是難得的珍品。

作家葉怡蘭曾撰文研究,美國威士忌的由來牽扯到愛爾蘭人,十七、十八世紀時來自愛爾蘭的移民帶著家鄉製作威士忌的方法來到美國新大陸,落地生根後,就開始嘗試以適合當地風土季候的裸麥、大麥、小麥、玉米等在地榖物釀造威士忌。

最早,這些移民定居在賓夕法尼亞州一帶製酒賣酒,但到了獨立戰爭年代,北方十三州聯邦政府為籌措軍費,遂對烈酒課徵重稅;釀酒人們起義抗稅未果,只好往西逃至新建州的肯塔基,並以內陸盛產的玉米為主要原料繼續釀造威士忌,波本威士忌就此誕生。

bourbon3 (圖片來源:Tasmanian Whisky Appreciation Society

太愛喝了,喝到被禁酒

波本威士忌在美國南北戰爭後大為流行,當時的社會看似繁華,背地裡卻是亂象不斷。當時許多人熱愛波本威士忌,但卻也產生很多摻假的作法,由於波本威士忌是以橡木桶陳年著稱,為了模仿酒色和木桶風味,不肖商人在無色無味的中性酒精中添加各種物質,讓新酒一夕之間搖身變作陳年波本。為此,1909年政府還特地通過聯邦法規,規範了波本、玉米、麥芽、裸麥、小麥威士忌的定義以及生產方式。

根據美國官方頒布的法令,要能掛上「波本威士忌」之名,需符合以下幾點規定:

  1. 原料至少51%以上需為玉米。
  2. 榖物以外,除了用於釀造和調低酒精度的水,不可再加入其他任何添加物。
  3. 蒸餾出的新酒酒精度不可超過80%,入桶酒精濃度則不超過62.5%。
  4. 新酒必須先在經過燒烤的全新橡木桶中至少熟成兩年以上。
  5. 全程需在美國境內蒸餾釀造。

也因為當時的人民太愛喝酒了,引起美國保守極端的團體不爽,包括「反沙龍聯盟」、「婦女基督節制聯盟」在內的聯盟倡議下,美國著名的「禁酒令」時期於焉展開,《憲法》第十八條修正案,於20年起禁止任何酒類的生產、販售或運送,包括進口或外銷,僅有6家蒸餾廠允許生產醫療用酒精,也僅有醫師、牙醫及糕餅業者可以購買限量酒精。禁令一出,全美46個州簽屬響應,唯二拒絕實施的州,只剩下康乃狄克與羅德島州。

愈禁愈美麗

美國禁酒令乍聽之下是個糟糕的主意,也許對當時的人而言是,但對遠在21世紀的我們來說,禁酒令時期造就的傳奇跟故事以及日後的雞尾酒文化,全都是夢幻般的存在,若非禁酒令的推波助瀾,還未必可以有此燦爛的發展。

像是現在我們常說的「Speakeasy」,也是在禁酒令時期產生的地下酒吧,常常隱身在一般的店家或住宅後面,門口往往有把風人,顧客必須是熟客或講出暗號才能進入。甚至,因為禁酒令的緣故,走私酒開始大興其道,走私商人與黑幫合作,從美加邊境偷運酒,或船運至墨西哥灣、西印度群島等境外海域,再利用舢舨、小艇摸黑搶灘偷渡,也成為諸如《四海兄弟》這些電影的最佳素材。

66df3556ebef85475be5799c30864355 (圖片來源:Awesome stories)

這段神秘而美麗的時期就在二次大戰的砲火下結束了,根據威士忌達人邱德夫的專欄指出,戰後產業大爆發所造成的庫存壓力,讓大酒商思考關稅保護問題,並加強遊說國會,排除其他國家生產並銷入美國的可能。最終,便是在六四年所通過的《美國獨特產物決議案》,讓波本威士忌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香檳、干邑等並列,成為美國的國酒。

半個世紀後,波本威士忌風起雲湧,產業飛黃騰達,《美國獨特產物決議案》成為舉足輕重的歷史文獻。在恰滿50周年時,「美國國家檔案和紀錄管理局」將決議文件借給「肯塔基蒸餾者協會」展覽,協會理事長致詞時激昂地告訴大眾:「這(文件)是波本威士忌的獨立宣言⋯⋯是我們歷史上最珍貴的文件之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